统战群团

第五届“攸跻论坛”(上)成功举办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4

  为提高我中心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汇报能力,促进各专业研究生间、导师与研究生间的相互交流,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五届“攸跻论坛”顺利进行(2022上半年度),本次论坛分三期进行。

  2月18日,第五届“攸跻论坛”第一期活动在二号楼报告厅如期举行。首先,徐麟课题组翟宁同学作了题为“植物愈伤组织再生潜能的分子基础”的报告。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单细胞水平和分子层面发现愈伤组织中间层细胞的多能性贡献于愈伤组织再生,以WOX5为代表的中间层转录因子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是再生潜能的分子基础之一。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lants 杂志(2021年11月)。

  之后巫永睿研究员做了题为“玉米胚乳灌浆调控”的学术性报告。巫永睿研究员深入浅出地分别介绍了玉米储存物质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研究,影响玉米胚乳发育及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以及优质高蛋白玉米形成的复杂遗传学机制解析。

  5月13日,第二期线上活动中,辛秀芳课题组的胡叶舟同学作了题为“病原菌效应因子操纵植物脱落酸信号通路促进水渍产生”的报告。其研究主要发现丁香假单胞杆菌效应子AvrE与HopM1通过模拟上调植物叶片的脱落酸信号促进水渍的发生,其中AvrE通过靶向植物I型磷酸酶部分活化SnRK导致气孔关闭。该发现揭示了植物脱落酸信号通路不仅介导植物对非生物胁迫适应性,也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首次阐明了高度保守的AvrE效应因子家族的作用机制。胡叶舟同学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Host & Microbe 杂志(2022年3月)。此外,胡叶舟同学还分享了自己研究生期间的一些感悟,在研究生期间,可以学到四种技能:会看(观察,学习;学会看表型);会想(逻辑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做(想清楚再做,做的时候想清楚,做完还要想清楚);会说(进行有效的交流,要交流得清楚和准确),并且要把“I have to”变成“I want to”。

  之后,张余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浅谈如何面对课题瓶颈”的科研经验分享。张余研究员提出了“课题瓶颈”即为“课题机遇”的观点,并从四个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如何对待课题瓶颈的问题:1)要批判性的思考;2)重视“意外”的实验结果;3)勇于探索新的实验方法;4)积极寻求课题合作。

  7月15日,在第三期线上活动中林鸿宣课题组的张海同学作了题为“水稻耐热遗传模块的分子调控机理”的报告。他的研究主要发现了从水稻中鉴定到的高温抗性相关的复杂数量性状基因位点TT3,并揭示了其为植物首个潜在的作物高温感受器;该位点中的TT3.1与TT3.2两个基因参与介导了涉及新型叶绿体蛋白降解途径的全新的抗热分子机制;相关遗传材料有着显著的抗热增产效果,这创造出广泛的生产应用前景。张海同学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2022年6月)。张海同学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的时候说到,科研总是苦乐参半,更多的时候是苦大于甜,但想要获得甜,必须要努力。他还说到每个阶段都会有迷茫,要多和朋友交流,多尝试,并且在低年级的时候,适当多的着手不同的课题等等,当然啦,最要紧的还是要有好心态,开心最要紧!

  刚刚入职的叶瑞强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仔细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经验分享。叶瑞强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通过两个示例分享,提出科研工作中1)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negative”实验结果;2)要不拘泥于已有的研究结论,大胆提出假设;3)要从多角度多维度的小心验证,用扎实的实验数据支持论证。

  每位报告人都做了充分准备,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个丰富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既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具体工作,也有对科研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师弟师妹们潜心耕耘科研的建议。报告人与大家交流了科研和生活上的心得体会,耐心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五届“攸跻论坛”上半年度顺利落幕,由于疫情原因,第二期和第三期都是线上论坛,希望我们下一期能线下和大家见面!


附件下载: